中醫各家學說

總   論

 

中醫各家學說是以闡明和研究中醫學術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醫學流派和歷代著名醫家學術思想、學術成就的一門學科,它充分反映了中國醫藥學這一偉大寶庫的豐富多彩,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臨床經驗不斷總結的反映。

因此,學習各家學說,就首先應該了解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弄清學術流派的產生與發展,及各個醫學流派的一般概況,以及各家學說在我國醫學發展中的貢獻。這樣,才能對歷代醫學家的學術成就和經驗,全面、客觀地進行評價,綜合各醫學家之所長,正確地進行取捨,更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從而達到繼承發揚中醫學的目的。

第1章  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科學理論的確立,無不通過反覆的生活、生產和科學實踐,再從反覆認識中提煉出正確的理論的。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也是在歷代醫學家長期與疾病作抗爭的醫療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上升為理論知識而形成的。

遠古的醫學,據歷代文獻資料記載,基本上可分作三個內容,第一,從伏羲制九針到著成《黃帝針灸》;第二,由黃帝岐伯論經脈到著成《素女脈訣》;第三,由神農嘗百草到著成《神農本草經》,這就是《禮記•曲禮》所說的“三世醫學”。所以,謝利恆氏總結說:“吾國醫學之興,遐哉尚矣。《曲禮》:‘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孔疏引舊說云:‘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天子脈訣》’此蓋中國醫學最古之派別也,是否可稱為中醫最古的醫學派別,現無更多史料證實,但確可證明中國醫學淵源已久,這是不容置疑的。

及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內經》這部醫學鉅著的漸漸形成,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為中醫學術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目前對這部著作的成書時代看法不一,但肯定中醫理論體系基本奠定於戰國時期是沒有疑義的。

在《內經》這部鉅著中,對人體的生理活動、病理現象,以及診斷治療的方法,結合當時自然學科的成就,進行了客觀的認識,建立了如臟腑、經絡、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針灸、攝生等學說,使中國醫學建立了一整套的理論。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它在闡述這些學說的時候,一直貫穿著素樸的物質觀及辯證法思想。

首先,《內經》承認世界是物質的。若《素問•四氣調神論》說:“天地俱生,萬物俱榮”。“萬物不失,生命不竭”。“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素問•寶命全形論》也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又進一步指出人是萬物之一,是萬物中最可貴的。既然世界是物質構成的,《內經》又借用古代哲學概念的“氣”作為物質的最基本單位。《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同時還說明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在於氣的運動。故《素問
•六微旨大論》說:“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升降與勝復,都是氣運動的表現。由於《內經》將世界的變化概括於氣的運動變化之中,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也必然不能超脫這種變化。所以,素樸的物質觀貫穿於中醫學中,成為其主導思想。

其次,《內經》又借助陰陽五行學說以說明事物的對立統一規律和整體觀念,闡明人體與自然界事物的複雜變化,並且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中醫理論奠定在素樸辯證法的思想基礎之上。《內經》中明確指出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並指出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是普遍存在的。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陰陽離合論》又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
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並以陰與陽的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等對立統一關係來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諸方面,闡明中醫學的理論。

古代醫家同時亦吸收了五行學說來說明醫學中的整體觀念。《內經》認為各種事物內可包含著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種功能屬性的成分或因素,並且運用五行生剋制化的變化規律來說明自然界和人體中複雜關係的變化規律,以說明事物中的某一方面與其他方面的密切關係。不僅如此,《內經》還運用五行分類的方法把人體的生理組織、以及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分為五類,若五方、五氣、五色、五味、五音、五季、五畜、五穀、五臟、五腑、五官、五體、五志等,使人體
與自然界聯繫在一起,以闡明自然界對人體的影響,形成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而且,《內經》運用五行之間的動態平衡與失調,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諸現象,使中醫學的理論具有素樸的思想系統。

總之,《內經》將陰陽五行學說運用於中醫理論的闡發,陰陽學說的對立統一辯證思想,五行學說的整體系統方法,有助於認識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和認識人體與生活環境的統一,從而奠定了中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後世醫家在《內經》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加以闡發,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和競相發揮的各家學說,豐富了中醫學的偉大寶庫。

下載訂購單電話訂購:02-27363188
 

知音出版社 版權所有 © 2008 JYIN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